沃夫岡·埃倫伯格已經出版了基於《魔笛》的歌劇Z0至Z4。
因此,發現這部由弗蘭克·阿德里安·霍爾茨坎普和格爾德·舍姆創作的歌劇《迷宮》(II),並將其納入完整的《魔笛6》系列,是順理成章的。
由於合作,埃倫伯格得以以電子方式錄製樂譜並出版這部作品。
沃夫岡·埃倫伯格已經出版了基於《魔笛》的歌劇Z0至Z4。
因此,發現這部由弗蘭克·阿德里安·霍爾茨坎普和格爾德·舍姆創作的歌劇《迷宮》(II),並將其納入完整的《魔笛6》系列,是順理成章的。
由於合作,埃倫伯格得以以電子方式錄製樂譜並出版這部作品。
Music: Franck Adrian Holzkamp www.Franck-Holzkamp.de
Libretto: Gerd Scherm www.Scherm.de
他於1950年在菲爾特出生長大,自1996年起居住在科爾姆貝格附近賓茨旺根的一座古老的半木結構農場中。
格爾德·舍姆是一位作家和視覺藝術家。自1972年起,他與「具體詩歌」創始人尤金·戈姆林格合作,並擔任ZERO藝術家奧托·皮內教授(美國麻省理工學院,劍橋)的計畫助理,參與了多個環境藝術計畫。他也曾擔任塞爾布羅森塔爾股份公司的創意總監。
格爾德·舍姆出版過許多個人作品,包括戲劇、詩集、短篇小說、諷刺作品和長篇小說。他的創作重點之一是詩歌,他通常以藝術性和愛書性的形式呈現詩歌,詩歌也多次啟發了當代作曲家(例如維爾納·海德、埃爾溫·科赫-拉斐爾、英戈·巴索和弗蘭克·阿德里安·霍爾茨坎普)。
Gerd Scherm 與 Otmar Alt、Jean-Marie Bottequin、Ortwin Michl、Josef Obornik、Erich Reusch、Wilhelm Schramm 和 Brigitte Tast 共同創作了文學和藝術作品及計畫。
Gerd Scherm 曾擔任聖加侖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文化與宗教社會學系的客座講師。
獎項:
1972年菲爾特市文化推廣獎
1974年聯邦外交部獎學金,駐義大利
1977年羅森塔爾邊境詩歌獎
1991年菲爾特共濟會散文獎
1995年沃爾夫拉姆·馮·埃森巴赫推廣獎
1995年聯邦外交部獎學金,駐蘇格蘭
1998年拜羅伊特德國共濟會博物館榮譽參議員
1998年柏林馬蒂亞斯·克勞狄烏斯獎章
2001年保羅斯基興獎章
2004年小說《遊牧之神》榮獲德國作家協會作家獎
2006年巴伐利亞州美術學院弗里德里希·鮑爾文學獎
2007年阿貝格城堡塔樓作家獎
2010年巴伐利亞文化部資助戲劇《亞歷山大末代侯爵》(2萬歐元)
www.Franck-Holzkamp.de www.Scherm.de
《迷宮》(II)作曲家
劇本:Gerd Scherm
1966
他出生於明斯特,現居慕尼黑,是一位作曲家、指揮家和鋼琴家。他曾在德特莫爾德音樂大學師從尤爾根·烏爾里希教授學習作曲,主修鋼琴。
在學習期間,他曾兩次在以色列基布茲擔任志願者 Ma’agan ,然後是歌劇תרנכ ( Kinneret ) 的開頭——根據原始歌劇劇本描繪的加利利海岸景。
1991
1991年憑藉室內樂作品《音景》榮獲莫札特作曲獎。指揮專業,師從卡爾-海因茨·布洛梅克教授。
1992
Courtyard Music一起作為作曲家參加荷蘭國際連鎖音樂節。
1993
完成תרנכ 鋼琴改編;與弦樂三重奏「完美」一起參加德國大學青年作曲家論壇 夜晚。
1994
鋼琴協奏曲世界首演,並再次受邀參加荷蘭國際連鎖音樂節,與Let’s 看 在 它 這 基於我自己的文本的聲音和合奏方式。
1996
《讚美詩》首演萊姆戈聖瑪麗安的多米納姆教堂;隨後,受委託創作了一首為獨唱、旁白、童聲合唱團、合唱團和管弦樂隊而作的《安魂曲》。這是根據馬蒂亞斯·貝萊因博士的劇本創作的《卡薩諾瓦——或:成熟的歌唱》的開端。
1997
《天主經》在布拉格愛樂音樂廳全球首演。
鋼琴獨奏節目全部都是他自己的作品。
完成交響曲《六種基本情緒》 。
為巴塞特單簧管與管弦樂團創作的協奏曲。
為慕尼黑文化局舉辦的鋼琴獨奏音樂會系列開始。
1999
慕尼黑廣播管弦樂團、約翰史特勞斯樂團等英國廣播公司各樂團的自由鋼琴家。
鋼琴獨奏的延續。
《變奏曲》世界首演他為小提琴和弦樂團創作了《sur le Néant》以及隨後在哥廷根委託創作的小提琴和管弦樂團作品《紀念耶胡迪·梅紐因的慢曲》 。
三國音樂與戲劇節音樂總監;
舞台音樂《新年快樂》的創作與排練。
1999-2010聖沃夫岡銅管樂團指揮
2000
再次擔任三國音樂和戲劇日的音樂總監,重新演繹《新年快樂》 ;隨後受邀參加法國里昂的「聯合國節」。
舞台音樂《空中音樂》的創作與排練。
為逝去的愛人而作的慢曲》榮獲維也納弦樂四重奏作曲比賽二等獎。
2001
與亞歷山德拉·沃格特(Alexandra Vogt)( 《慢空氣》的受贈人)舉行婚禮,在奧爾登堡國家劇院表演根據希爾德·馬克斯(Hilde Marx)的歌詞改編的《難民之歌》 。
再次擔任三國音樂和戲劇節的音樂總監;創作並排練舞台音樂《七色》 。
2002
《哈曼》是一部德國歌唱劇,根據格奧爾格·比特爾的劇本改編,講述了傳奇大屠殺兇手弗里茨·哈曼和 1918 年至 1925 年期間發生的可怕事件。
慕尼黑 Interim 當代音樂日;演出
庭院音樂的弦樂版本。
2002年與聖沃夫岡音樂協會一同榮獲艾爾丁區文化獎
2003
鋼琴獨奏 II節目,其中包含自己的作品。
六月,哈爾曼樂譜完成。
開始與 Gerd Scherm 密切合作,以他的詩歌為基礎,創作了為女中音、單簧管、大提琴和鋼琴創作的歌曲循環《Mondspuren》 。
2004
菲爾特文化論壇之夜的鋼琴與詩歌,同樣與 Gerd Scherm 合作。
穆爾瑙國際霍瓦特日 (Hórvath Days)上,奧登·馮·霍瓦特(Ödön von Hórvath )為《小姐》 (A Fräulein) 創作的配樂在世界首演之際出售。
喬治布希納 (Georg Büchner) 為《沃伊采克》 (Woyzeck) 創作的配樂。
錄製爵士樂 CD。
《葬禮盛宴》舞台音樂的創作與排練
Jörg Maurer 在 2004 年加米施-帕滕基興文化夏季活動上。
另外還有與 Christoph Süß 合作的二重奏節目《 The Return of AntiKristof》 。
身為鋼琴家,首演威爾弗里德·希勒的新作品。
兒子保羅喬治 (Paul Georg) 出生。
2005
繼續與 Christoph Süß 合作的二重奏節目《The Return of Antikristof》 。
委託作品的首演及後續演出 牛頓薩克斯風四重奏的《因傷感而緩慢地喘息》 。
6月,歌劇《卡薩諾瓦-或:成熟之歌》完成。
2005 年加米施-帕滕基興文化夏季活動上創作並排練舞台音樂和音樂劇《雪絨花》和《皇家藍》 。
2006
雙人節目《安蒂克里斯托夫的回歸》的延續
與 Christoph Süß 合作。
第一次參觀拜羅伊特音樂節:特里斯坦與伊索德。
委託作品的進一步演出 牛頓薩克斯風四重奏的《因傷感而緩慢地喘息》 。
2007
威斯特伐利亞“獅子鋼琴比賽”評審。
為慕尼黑人民劇院的Süßstoff舞台音樂編排。
與 Harald Lesch 教授開始合作進行實體與音樂項目 與維也納歌舞表演藝術家 Günter Gunkl一起在慕尼黑 Lach- und Schießgesellschaft建立存在的基礎。
再次參觀拜羅伊特音樂節:帕西法爾。
《TABU!》的配樂,該電影將在巴德烏拉赫電影節上映。
的表演——或:在比勒費爾德的魯道夫·奧特克大廳進行成熟的歌唱。
伊杜娜-長笛與弦樂的神話幻想曲。
《論 Lach- und Schießgesellschaft 和 Lustspielhaus存在的基礎》的續篇。
根據原創詩歌改編的北歐夜曲,由混聲合唱團、號角和豎琴演奏。
2008
老市政廳音樂會Deirdriu 的委託創作 女高音、單簧管和弦樂四重奏的《夢想》改編自一首原創詩歌——獻給艾諾尤哈尼 勞塔瓦拉 (Rautavaara) 80 歲生日之際。
卡薩諾瓦組曲的表演-或:在慕尼黑人民劇院的成熟歌唱。
與 Harald Lesch 教授在慕尼黑建市 850 週年演奏《夜曲》第 6 號。
第二個兒子艾瑞克威爾克 (Erik Wilke) 出生。
根據格爾德·舍姆 (Gerd Scherm) 的劇本創作的歌劇《迷宮 – 魔笛》第二部分完成;在菲爾特劇院 (Logenhaus Fürth) 預覽了各個詠嘆調。
2009
吉他作品《RunenLaute》榮獲赫伯特·鮑曼基金會作曲比賽大獎。
為表彰其“對巴伐利亞銅管音樂的傑出貢獻”,上巴伐利亞和下巴伐利亞音樂協會授予其銅質功績勳章
Cantus Metallicus為銅管樂隊和低音提琴而作,2009 年 11 月在聖沃夫岡/ Obb首演。
2010
Ahnsjö ) 大提琴獨奏《輓歌》世界首演。
完成第二和第三交響曲“Dem Menschenkind” (第二部由合唱團演唱,改編自萊納·馬利亞·裡爾克的詩歌“Schlußstück” ;最後一部分由女高音獨唱,改編自克里斯蒂安·摩根斯坦的詩歌“ In the middle of the big city” ——2003 年在弗萊堡首演)。
金屬頌歌在博根特賴希/威斯特法倫州的表演。
搬到策勒/下薩克森州。
2011
大提琴與鋼琴合奏的《冬日風景》在慕尼黑世界首演。
·艾迪斯(Gesa Eydís) 出生。
世界首演音樂 共濟會 Cellensis和Celle 的“For Gesa” 。
《奏鳴曲》世界首演霍亞/威悉河的Visurgia 。
為 Harald Lesch 教授完成Aurora Borealis – Revontulet 。
2012年芬蘭之旅。在
艾諾拉(西貝流士故居)的西貝流士三角鋼琴上演奏
在Jarvenpää 演奏第四號交響曲的廣板和西貝流士的鋼琴曲。
在巴格費爾德、卡塞爾、德紹和策勒演出鋼琴獨奏節目。
2013由弗蘭克·韋德金德 (Frank Wedekind) 創作的
《春之覺醒》配樂在塞爾城堡劇院 (Schlosstheater Celle) 舉行世界首演。
擔任 Celle 城堡劇院首部歌劇製作的音樂總監:在城堡庭院露天演出了 28 場沃爾夫岡·阿馬德·莫札特的《後宮誘逃》,由 Holzkamp 編排室內樂。
在作曲家的指揮下,與圖蘇蘭湖弦樂團合作首演《北極光-雷文圖萊特》 。
鋼琴獨奏《芬蘭頌》,演奏芬蘭作曲家的作品和第四號交響曲的廣板。
2015年,在
150週年誕辰之際完成第四號交響曲
作曲家 讓·西貝流士交響樂團n:o 4 尚‧西貝流士 穆斯托勒。
2016
返回慕尼黑。擔任指揮、作曲家和音樂教師。
2017年
Harmonia一等獎 古典 為了 Moment Musical ,維也納,發行 CD。
電台專題節目「共濟會的音樂」與 Ulrike Zöller 對話。
Haavoittunnut的組成 恩克利/受傷的天使》根據芬蘭國家肖像畫改編,雨果·辛貝格為中提琴和管弦樂團創作 在芬蘭建國一百週年之際,獎項贈送給芬蘭大使 Ritva Koukku -Ronde 閣下和芬蘭駐柏林大使館文化和新聞參贊Merja Sundström。
2018
得獎者「……專注 到 普拉西德斯」三百週年作曲比賽的得獎作品。
·馮·卡梅洛赫(Placidus von Camerloher )誕辰,由PvC演奏 E 大調交響曲行板 ( Andante ) 上的鋼琴獨奏“普拉西杜斯” (Placido ) (約 1750 年) 。
「Auf d´Nacht 」 – 音樂晚會娛樂:巴伐利亞娛樂
為弦樂三重奏而作,共六個樂章,另加一首前奏曲和一首後奏曲。
2019
《Auf d´Nacht 》世界首演-音樂晚會娛樂節目:巴伐利亞嬉遊曲 由比勒費爾德愛樂樂團成員在Oetkerhalle 演奏。
2020
Motet ACDC – 崇拜基路伯,Dominum Cantu 。
卡薩諾瓦組曲和B 大調奏鳴曲出版並於 8 月 9 日在巴伐利亞森林巴特克茨廷的Pocket音樂節上首演。
創作了D大調奏鳴曲、 C大調奏鳴曲、 F 大調奏鳴曲。
管樂器創作的「 musica in isolamento 」 (新冠疫情時期)。
Pohjoinen * Nord * Norden的出版和首映
8 月 3 日在拉普蘭室內音樂節上演奏長笛和大提琴。
創作歌劇《迷宮》,由 Gerd Scherm 擔任劇本作者。
2021
室內樂和鋼琴樂。
為阿蘭德龍而作的鋼琴獨奏。
發行 CD,其中收錄了 2 首單簧管和鋼琴作品。
恢復開展活動。
2022
為獨唱者、唱詩班完成彌撒曲,
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兒童合唱團和管弦樂團。
本篤會」一直由教宗陛下掌管,他接受了這件作品的奉獻,並對整個計畫給予了祝福。